close

考綱CI是指2016年FRM證照Part II考試的第五科「當前金融市場議題」(current issues in financial markets, CI)之考綱。

考綱CI-1.4是指當前金融市場議題這一考試科目指定的第一篇文章(2016年的當前金融市場議題共指定八篇文章)第四個考綱。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在探討「銀行衡量風險所碰到的一些問題及改善方法」(第一篇文章共分成五個考綱) 。

考綱CI-1.4的英文原文如下:

Describe the implications of risk-mitig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by firms and how they can amplify risk.

考綱CI-1.4的中文翻譯如下:

描述公司所應用的風險減緩策略與這些風險減緩策略如何擴大風險之含意。

這個考綱的內容可使用下列重點來準備:

公司或個別投資人所運用的風險抵減策略,有類似的擴大與回饋效果:

1.一個經典的例子是銀行擠兌:單一存款戶從一個冒險的銀行提出資金,或許是審慎的風險管理,但是若同時有許多足夠的存款戶採取相同措施,此策略會逼使一家未保險的銀行倒閉。

2. 1987年的股票市場崩盤,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使用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啟動股價下跌市場的賣出。若只有少數投資人使用這個策略,可以成功。但是若大家都使用同一個策略,就會造成股市下跌的崩盤。

3.「甘達尼」與「羅氏」在2007年提到,最近2007年8月的「量化危機」(quant crisis),來自於許多類似投資的避險基金,幾乎都是同時「去槓桿化」。每家基金都以為賣掉資產是管理風險的方式,卻未預期多家基金同時賣出的影響。

4.有相同精神卻有不同背景的例子,是「擔保品追繳」(collateral calls),這個擔保品追繳逼迫「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面臨倒閉。每個交易對手以為在美國國際集團遭受調降評等,要求擔保品比較安全。但是擔保品追繳耗盡美國國際集團的現金。導致評等再度調降。接著再度擔保品追繳…,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所有交易對手的大額損失,而不得不由政府挹注資金。

5.最近,若使用信用違約交換來衡量風險且抵減風險,則在避險交易對手風險時,會擔心擴大風險。信用交易利差的擴大,係增加風險的訊號,引起買保障,導致進一步的擴大利差。

這些例子,都是一家銀行可降低風險的措施,若由多家銀行同時採納,則會擴大風險。

「亞德里安」(Adrian)與「辛」(Shin)在2009年,紀錄一個投資銀行的明顯策略(危機前)。鎖定一個風險水準,而有不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隨著波動率的增加而出售資產。我們再回頭看看波動率典範,在波動率低且下跌階段(從2003年左右開始),導致擴大的資產負債表。2007年當波動率達到高峰,則銀行為了降低風險,急著退場。快速降低價格,出售導致波動率的進一步增加。所以我們有兩個元素的危險組合。一個元素是透過去槓桿化,管理增加的波動率之廣泛策略。整合另一個元素,那就是波動率典範的歷史類型。會增加波動率的事件,若許多銀行反映,就會產生雪崩效應。確實,影響朝兩個方向進行。如同亞德里安與辛在2009年,顯示,證券經紀商-交易商的附買回融資之變動,可預測由股價隱含波動率所衡量的金融市場風險之變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宜豐 的頭像
    李宜豐

    李宜豐

    李宜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