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一個證券化對應資產的違約機率與違約相關係數,如何影響權益分券、次順位分券、優先順位分券的價值、損失及信用VaR。
一個典型的證券化,有許多重要的比較統計量。下列係對分券價值與減損有影響的統計量。緊接著就會使用VaR,討論對極端尾部事件的含意。
第一個考慮的因子是違約率。可以直接看出,若相關係數不變,只要違約率一增加,就會負面影響現金流量,因此影響所有分券的價值。
相關係數變動的影響較微妙。考量一個較流行的個案,所有放款的績效是獨立的,相關係數低到0。因此在一個大型的放款投資組合,不可能完全沒有放款違約,也不可能有太多放款違約。
放款違約數接近於違約率乘上總放款數。因此整個群組的違約水準接近於數學的期望值,而不太可能傷害優先順位分券。
類比的情況就像擲硬幣1,000次,出現頭部將近500次。幾乎不可能出現頭部的次數少於400次或多於600次。現在若相關係數增加,一個信用的違約,增加另一個違約的可能性。
因此,增加相關係數,降低優先順位分券的價值,因為整個全組現在較可能蒙受極端損失。較高違約率又會加重此影響。
權益分券本來就蒙受群組的第一損失。低相關係數,隱含一個可預測但是正數的違約數。因此權益分券確定會蒙受損失。
反之,若相關係數增加,群組的行為較極端,可能有很多相關損失水準,也可能很少相關損失。因此權益分券可能因為高相關係數而增加0(或很少)信用損失的可能性,而增加價值。
相關係數對中間順位分券的影響較複雜。當違約率低時,增加相關係數,增加次順位債券損失的可能性(類似於優先順位債券)。
但是當違約率相對高時,增加相關係數,實際減少中間順位債券損失的預期損失,因為現在較可能有較少違約的可能性。因此中間順位分券類似權益分券的報酬率類型。
簡言之,在低違約率時,增加相關係數,減少中間順位分券的價值。但是,在高違約率時,增加相關係數,增加中間順位分券的價值。
違約率也有凸性的問題。權益分券的投資人,隨著違約率從低水準開始增加,權益分券價值一開始快速下跌,接著緩和下跌(正凸的特性)。因為權益分券薄,違約率的小變動會在一開始,不成比例的影響債券價格。
優先順位分券卻展現負凸。隨著違約率的增加,債券價格的下跌越來越快。
中間順位分券的影響居中:低違約率展現負凸,高違約率展現正凸。
之前的章節著重在分券的平均值(平均數),本節著重在檢討可能的分券值之分配(風險)。目標著重在分析違約率與違約相關係數對極端情況(極尾端)的影響。
使用信用風險值衡量各種違約率與違約相關係數範圍對優先順位、次順位及權益分券的影響。如CR-8.7.1表增加違約率(維持相關係數不變)。
CR-8.7.1表增加違約率(維持相關係數不變)
|
平均值 |
信用風險值 |
權益分券 |
減少 |
減少 |
中間順位分券 |
減少 |
增加(低相關係數) 減少(高相關係數) |
優先順位分券 |
減少 |
增加 |
增加違約率並維持相關係數不變時,通常減少權益分券的風險值(報酬率較少變動)。增加優先順位分券的風險值(報酬率較多變動)。
中間順位分券有混合的效果:在低相關係數水準時,增加風險值(像優先順位債券),在高相關係數水準時,減少風險值(像權益分券)。
下一個考量的影響是相關係數增加的影響。增加相關係數時,無論是高違約次數,或低高違約次數,皆增加事件的叢聚。增加相關係數時,減少優先順位債券的價值,因為若違約叢聚,次順位分券較可能被損失吃掉。
反之,權益分券在低相關係數時,幾乎確定會發生違約。但是在高相關係數時,比較可能有低違約,而增加權益分券的價值。
隨著相關係數趨近於1,權益分券的風險值穩定增加。這種現象的解讀,是雖然平均報酬率增加,風險也是增加,因為報酬率更波動(大額損失或非常小額損失)。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優先順位分券的風險值,也隨著相關係數的增加而穩定增加。但是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高相關係數(0.6對照0.9)遞增的差異相對很小。此外下列兩對結果要特別注意。
若相關係數低,而違約次數相對高,則優先順位債券能有充分隔離。事實上,即使在高違約率,10%的次順位水準,仍可確保優先順位債券不受影響。
從另一個極端的例子來看,當相關係數高(0.6或更高),不管違約率為何,風險值非常類似。因此一般而言,相關係數比違約率為較重要的風險因子。因為違約率不像相關係數那麼的直覺。
中間順位分券的涵義也是混雜的。當違約率與相關係數都較低時,中間順位分券的行為較像優先順位債券,有低的風險值。但是當違約率較高與/或成對相關係數高時,風險輪廓較類似於權益分券。這些結果如CR-8.7.2表增加相關係數(維持違約率不變)。
CR-8.7.2表增加相關係數(維持違約率不變)
|
平均值 |
信用風險值 |
權益分券 |
增加 |
增加 |
中間順位分券 |
減少(低違約率) 增加(高違約率) |
增加 |
優先順位分券 |
減少 |
增加 |
留言列表